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 发布时间:2019-10-18 11:02

新闻界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上午的新闻通气会。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对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六安市金融工作、人民银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六安市金融发展成就、人民银行履职成效作简要介绍。
   一、我市金融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享有的金融资源更加丰富


2019101811023047077_hrxztc68.jpg
  截至2019年6月末,六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数26家(其中农发行、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徽行的分支机构10家、本地法人金融机构12家,域外农商行分支机构4家),网点数558个,从业人员6580人,总资产2952.6亿元,总负债2887.1亿元。
  2019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301.2亿元,为近五年来最高,同比多增94.6亿元。1949年,全市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只有1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只有1万元,而截至2019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965.6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9.0%)1.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五;各项贷款余额2096.6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省(14.6%)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我市的存贷款余额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按照人均指标来看,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享有的金融资源也更加丰富。2016-2018年,近三年全市人均存款分别达到4.35万元、5.06万元、5.54万元,人均贷款分别达到2.5万元、3.2万元、3.82万元,增长势头迅猛。
  二、人民银行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着力疏通双支柱调控政策传导渠道。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精准调控要求,把好货币信贷总闸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积极争取再贷款、再贴现全省配额,2019年上半年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分别累计投放106.56亿元、1.05亿元、14.85亿元,有效降低辖内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增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央行政策“工具箱”联动效应,坚持MPA 行为管理与再贷款、存款准备金、金融市场联动管理,充分发挥央行政策正面激励和反向约束合力。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促进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增长和自身资本金的实际情况,加强逆周期预期管理,切实提高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项贷款新增246.76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银行新增54.85亿元,同比多增14.45亿元。
  (二)着力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线上推+线下促”联动推进,持续疏通各类市场主体融资渠道,促进民营小微贷款覆盖面、便捷度和满意度持续提高。在线下,大力实施“千名行长进万企常态长效工程”。督促全市银行机构点对点帮扶1009户民营小微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台账管理、按月调度、按行别考核通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活动满意度网上民意调查,按年度评选活动“十佳银行” “十佳行长”“十佳信贷品牌”示范引路,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助民企活动,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加大票据融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通过省“四送一服”在线平台解决企业各类诉求百余件。在线上,联合地方金融监管局5月份上线运行“六安市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接入34家政府部门358个数据集,覆盖全市20.33万家企业信用信息,25家银行机构上架62款信贷产品,初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融资申请自助化、风险评级多维化、银行授信智能化。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7.90亿元,同比增长18.52%;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40.27%,较年初上升5.62个百分点;6月份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7%,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0和52个基点。
  (三)加大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出台《金融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行动方案》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综合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落实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和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信贷投放,创新信贷模式,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85.30亿元,较年初增加30.82亿元,同比增长18.02%。深入实施“农村金融市场深耕工程”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程”。从培育需求、增加供给、供需衔接、银地合作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开展“土地+产业”融资、“土地+N”融资、银政扶贫基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两权”抵押融资支持乡村振兴模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设立面向“三农”、服务农村的专营机构,确保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在存款利率方面,2015年10月24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全面放开,2016年2月1日六安市成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律机制、人民银行“三道防线”的作用。有序推进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业务规范发展,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在售大额存单产品134只,发行余额35.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在贷款利率方面,2019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LPR),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积极推动全市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合理控制存款利率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
  三、支付环境持续优化,非现金支付工具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2019101811023347078_XeBSIOf7.jpg
  截至2019年6月末,六安市市民银行卡总量为1668.49万张,人均持卡量约2.84张,POS机具量为2.01万台,ATM机具量为0.21万台。同时,为了方便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取款,牵头推进各银行机构开展助农取款点建设。六安辖区共设立了127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六安中支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聚焦交通、校园、菜场、商圈等场景,重点推广、做深做透。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不断升级换代,例如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2019年上半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六安市支付系统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稳中有升。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处理业务206.83万笔,金额1.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6%和10.00%。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处理业务288.26万笔,金额459.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5%和31.96%。从资金流向上看,六安全辖资金呈净流入态势。六安市流出资金4987.58亿元,流入六安市资金5250.39亿元,净流入资金262.81亿元。
  四、全方位做好现金供应和服务管理,流通中现金质量不断提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金服务理念,做好全市的现金供应、人民币流通管理及反假货币等现金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流通中人民币质量,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现金服务的满意度。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投放现金151亿元,回笼现金187亿元,将更多不宜流通的残损人民币回笼。注重人民币券别结构的优化,制定中小面额人民币投放计划,督促各银行网点备足中小面额人民币,满足公众对不同券别人民币的需求;开展现金服务示范区和农村现金服务点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7个现金服务示范区以及60个农村现金服务点,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现金服务水平;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新版人民币发行的现金机具升级和人员培训工作,保障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在全市顺利发行流通;建立硬币自循环网络服务平台,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20余台纸硬币兑换机,合理布局并联网运行,促进全市的硬币循环流通,解决了广大市民的硬币供需不平衡问题。此外,为有效打击假币违法犯罪,与市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强化合作,建立打击假币违法犯罪长效机制,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收缴假币同比下降9.5%。
  五、认真履行经理国库职责,保障我市预算资金收支高效运转
  自1985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金库条例》,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履职已走过34年。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各级国库10个。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预算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国库业务量不断增长,全市财政收入规模从1986年1亿元发展到2018的205.2亿元,财政支出规模从1986年2亿元发展到2018的412亿元;国库业务量从1986年3万笔扩大到2018年的190万笔,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财政、税务、海关、国库、银行已实现全部联网,全市各类预算收入电子缴库占比已达99%,财政支出业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退库业务实现了电子化。此外,为丰富全市人民群众的理财途径,深入推进“送国债知识下乡”活动,在县、乡开展国债知识宣传,提高县域以及乡镇地区储蓄国债销售占比;开展国债收款单、储蓄国债(凭证式)集中催兑活动,有效维护储蓄国债投资者的权益。
  六、不断优化外汇管理服务,促进企业和个人投融资便利化


2019101811023447079_3X3UGyX2.jpg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共有外汇指定银行10家、35家经办网点,遍布全市三区四县。货物贸易进出口企业739家,与全球116个国家有着贸易往来。2019年上半年,六安市实现跨境外汇收支总额4.22亿美元,其中:收入3.38亿美元,支出0.83亿美元。货物贸易收付汇总额3.59亿美元,其中出口收汇3.09亿美元,进口付汇0.5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70万美元,支出1774万美元。居民个人外汇业务快速增长。近年来,不断推进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便利化改革措施,实行外汇业务首问负责制、窗口业务限时办结制。建立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政策咨询、业务辅导和操作指导,帮助进出口企业排忧解难。持续开展外汇政策“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牵头开展银企对接会,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七、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教育权益保护工作成为趋势,人民银行的工作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征信管理,维护金融生态环境。200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征信中心,负责运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8年底,征信系统共收录9.8亿自然人、2582.8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目前六安市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23家,辖区的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均可享受现代征信服务。特别是现在个人信用报告已经成为“第二身份证”,社会公众对征询查询的需求不断上升,2019年上半年六安市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约87742笔。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六安市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覆盖企业20.33万家,六安市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农户81.52万户。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不断提升。
  (二)强化金融消保,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2015年开通了全国统一的12363投诉电话,2019年上半年全辖人民银行系统处理投诉81笔。2018年以来,联合开展金融广告治理,监测处理了6起违法虚假金融广告案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违法违规金融广告的表现形式、查处的典型案例,还向群众公布了举报电话。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每年牵头开展做好“3.15”、6月“守住钱袋子”、9月“金融知识普及月”三场大型宣传,提升了市民金融素养。
  (三)强化监管协调,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稳定工作,组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央行,牵头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银行业监管机构与保险业监管机构合并,成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地方设银保监分局;地方政府设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体制和职责分配进一步加强和明确。目前,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六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一行两局”已经建立了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并积极推动市政府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协调机制,来协同落实重大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提高金融监管实效,防控辖区金融风险。
  新闻界各位朋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六安市金融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市金融机构也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下一步,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行部署,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高质量履行基层央行改革发展新使命,为老区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再做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