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22-02-22 11:36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市政府收到市政协转交的市政协五届次会议委员提案252其中重点提案8实际为23件提案并案处理)。分别由8个县区政府(管委)34个市直部门承办落实。所有提案均按规定要求完成答复工作,办复率为100%。其中,涉及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159件,占总数63.1%;已经列入规划、计划逐步解决的有92件,占总数36.5%;受政策规定限制,目前还难以落实的有1件,占总数0.4%。共收到提案办复征询意见表109份,均表示满意。

通过提案办理,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提案共101件,占提案总数的40.1%。委员们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等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办理落实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得到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高位推进衔接工作。一是注重高质高效衔接。坚定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80项具体任务,出台30个衔接文件,市政府多次召开有效衔接工作会、动态监测调度会,全面部署衔接工作。聚焦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就业帮扶、金融支持等行动。2021全市共安排衔接资金20.3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246个,其中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增长2000万元二是推进产业振兴。瞄准长三角区域城市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深入推进“138+N”工程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138+N”工程入库项目199个,总投资208.4亿元全市八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99.4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46.48亿元。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总面积达485.48平方公里,实现综合产值218.5亿元;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建设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全市销往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超195亿元。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成368个农村改厕整村推进任务,改造户厕33626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4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和61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度99个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进度达87%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村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提质改造750.7公里,六安市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区)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全市7个县区、130个乡镇、1810个建制村均开通了公交车,共惠及群众约500万人。健全防范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乡村振兴、民政、医保、人社等系统平台数据比对,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监测和帮扶,实行部门联动、系统监管、乡村落实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选配46416名网格员,摸排新增监测对象10943415人,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关于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六安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得到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促进六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重大区域战略叠加优势,制定出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松江区学习考察,我市与松江区合作已上升至国家层面。以合六同城化为抓手,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积极推进18项重点合作事项,在交通、产业、科创、园区、市场等方面全面链接合肥目前G312快速路改造工程已动工,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县(区)及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赴合肥、沪苏浙等地调研考察,形成调研报告41篇,制定对标改进工作任务25项,纳入市委深改委年度任务台账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优质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建设,建立稳定供应渠道,引进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与携程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推进与沪苏浙地区开发区共建合作,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开发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双招双引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辐射据统计,2021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1个,其中来自沪苏浙地区138个,总投资569.1亿元。积极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打通信息壁垒,依托江淮大数据中心六安市子平台和皖事通办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聚焦数据整合汇聚与治理应用,累计归集数据108.36亿条,市县两级1.3万余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44%

(二)通过提案办理,促进了民生持续改善

涉及社会建设类提案共119件,占提案总数的47.2%。委员们围绕城市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基础教育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教体局部门积极谋划贯彻落实举措

围绕委员们普遍关心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改善城区交通环境提升区域承载力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级配、改造老旧道路进一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2019年以来谋划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实施城区支路路网完善提升工程畅通城市环线节点工程,涉及54个市政道路(桥梁)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工45个项目,9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二是提升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实施线网优化、场站建设提档、运营提速、运力提升、智慧交通、文明服务六大基础工程,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实行公交专用道、延伸或增加公交线路。2021年新开通公交线路4条,优化延伸5条,增加了南山新区、河西片区、东部新城的公交服务覆盖范围。目前,城区公交线路达40条,镇村公交线路25条,旅游专线2条,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比90%以上。2020年以来,市财政对公共交通实施成本规制,从根本上保障了公交运营的正常开展。三是优化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制定出台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实施意见、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等,实行备案投放和末位淘汰制。目前,我市城区6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均签订了规范运营秩序承诺书,相关部门定期对哈啰、美团、青桔等品牌上路共享单车进行检查,并按照承诺条款每发现一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削减1%的投放量。截至目前,共削减各公司投放量842辆。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托管的提案得到全面落实。为解决中小学生接送难、看护难等难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群众能力2021年,市政府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课后服务及双减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自2021年秋学期起,按照属地管理、公益普惠、自愿参加、安全有序、全面覆盖五项原则,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731日,市教体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及双减工作。市广播电视台、皖西日报社等媒体对课后服务实施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解读。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取《致家长一封信》、座谈征询、微信群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课后服务政策要求及学校课后服务落实情况,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9月下旬,市教体、市场监管、人社、公安、民政、文旅、卫健等7个部门组成督查组,赴各县区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查指导,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68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参与学生达38.82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5.84%

(三)通过提案办理,加强了特色文化宣传保护

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共19件,占提案总数的7.5%。委员们结合我市文化资源现状,加强基层思想文化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皋陶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建议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一是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0个、基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03个、农家书屋1848个,均免费开放使用。依托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反迷信反邪教宣传教育、送戏进万村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文化活动。2016年以来,为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购买优质演出230余场,年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2200余场,放映电影2.4万余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保护发展乡村特色文化。霍邱县打造淮河文化园项目,建造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设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现淮河流域民俗、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特色;叶集区三元镇连续举办四届农耕文化节市本级连续十年举办国有民营院团小戏小品曲艺调演,吸引本土戏曲院团参与送戏进万村项目招投标,支持乡村优秀戏曲曲艺发展。三是加大乡村非遗保护传承。设立市级非遗保护资金十三五期间投入120元,对市级濒危项目扶持实现全覆盖。市文化馆设置非遗展厅,建立非遗联络员制度,每两年举办一次基层非遗从业人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业务培训班。注重传承发展民间文化先后翻录《六安民歌·戏曲》《六安民族民间器乐曲》,拍摄《非遗六安》系列记录片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地方特色民俗文化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金安区东河口镇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非遗项目《邀大岭》祭神农民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定期展演庐剧、大别山民歌、锣鼓书、大鼓书等非遗项目。四是强化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六安市“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六安市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全市累计选派三区文化人才400名,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133

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提案得到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关心关爱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一是丰富文化活动。依托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市图书馆打造乐享银年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开展阅读进社区、常春藤兴趣班和老年读者信息素养培训。市文化馆成立老年人合唱团,进行专业声乐培训。根据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开展红街·周末有戏”“中央公园庐韵小剧场京剧票友节好戏六安进社区(广场)、广场舞大赛等品牌活动。二是发展老年教育。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全市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市、县区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发挥六安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社区、村组自设老年教育学习点,推动老年教育均衡发展六安老年大学根据学员需求,及时增设课程、优化设置,2021年春季学期,共开设文史声乐、美术、体育健身7系别21个专业,135 门课程。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700多所,在校学员15人。六安老年大学新校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春季投入使用,届时能好满足六安城区老年人入学需求。三是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引导老年人参与适龄文化活动及促进代际互动、邻里互助的社区活动加大对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支持社区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活动场所,配建有利于各年龄群体共同活动的健身和文化设施,为老年人和老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经费保障,满足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

(四)通过提案办理,助推了生态环境优化

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类的提案共13件,占提案总数的5.2%委员们围绕生态环境整治、湿地保护、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关于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的提案,正在积极推进。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出台《六安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各区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目前各区均已完成不少于160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的升级改造任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出台《六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建立餐厨垃圾规范收集利用体系,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建设,建成六安市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六安市焚烧发电厂二期餐厨垃圾处理规模100/日餐厨垃圾、20/日地沟油,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200/日。二是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六安市城区水环境(厂--河)一体化综合整治一期PPP项目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提升处理能力15万吨/日,二期项目序时推进,届时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43.5万吨/日。2021排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221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各县区均制定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管办法,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积极开展城区范围小区雨污混接整治工作2020年六安三峡项目公司对城区380平方公里(含周边乡镇)范围内市政管网和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的小区进行全面排查,目前正按计划分批实施雨污混接整治和管道修复工程三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高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清除涉气污染源1605个,书面交办重点涉气问题336件。强化露天焚烧管控,对城乡结合部、拆迁收储地块等重点路段和点位实行常态化巡查督查,全年各区巡查发现露天焚烧行为20余起,均及时处置到位。采取疏堵结合方式严管露天烧烤,在城区规划设置摊点群169个、摊点位1479个,督促烧烤经营户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确保达标排放加大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和执法力度,指导440辆渣土车安装智慧系统,渣土全流程监管达标率达97.4%2021市城管执法部门就建筑垃圾违规转运立案60起,处罚金额达26.98万元。加大主城区道路清扫密度,采用湿扫、“1+1”双洗扫等低尘作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清扫,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总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02%四是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2021,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严整改、重质量、促转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工作,共排查出各类问题24个,均逐个制定了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围绕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印发《安徽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施《六安市湿地保护规划》,将湿地保护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绿盾清网利剑等各类专项行动,排查疑似侵占湿地点位665处,依法查处未经审批擅自占用湿地情况2异地恢复湿地。加强湿地生态修复,2019-2021年共争取中央、省项目资金758万元,重点用于安徽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霍邱东西湖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湿地植被补植外来物种清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共栽种水生植被5.75平方,安装防护栏5000米,清除外来物种一黄花、福寿螺等9900余平方市政府与三峡集团合作,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淠河城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淠河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针对安徽淠河湿地公园内存在居民点、工厂等情况,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市林业部门对淠河湿地公园范围进行调整,并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霍邱县针对东西湖自然保护区圈圩问题,投入资金1800万元,拆除圩埂159万立方米圈圩39处,贯通水面17600亩,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建设湿地科普宣教馆、湿地水生植被展示区等,设立100余处湿地宣传牌,打造湿地宣传长廊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主要做法

市政府及部门始终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作为科学决策、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办理责任。326日,市政府办会同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召开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协提案联合交办会,会议印发《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23件重点提案分别明确了市政府牵头领导和市政府办联系服务科室,对220余件一般提案归口交办,明确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责任。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长工作例会上经常过问提案办理进展情况,多次安排分管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协调解决分管领域内的重难点问题,高位推动办理工作由答复型落实型转变。各承办单位严格按照交办要求,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人员负专责的工作机制,确保提案件件有人,事事有落实。市政府一直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责任考核抓落实促成效

(二)严格督查调度,提高办复质量。2021年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围绕委员关注的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督查调度。针对委员提出的文明城市创建的提案,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城市精细化管理、餐厨垃圾管理等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城区农贸市场、住宅小区实地调研督导,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针对委员提出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提案,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金安、霍邱等地调研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倾听企业发展心声,并进行现场指导。办好办实委员提案,202112,市政府办公室配合市政协提案委,组织开展市政协五届次提案联合督查评估提案办理工作,跟踪督办未尽事项

(三)注重协商联系,增强办理实效。各承办单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加强与提案委员的联系沟通,坚持办前、办中、办后的持续互动。办前与委员初步沟通,准确、全面了解提案内容和办理要求,共商办理方案办中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办后答复办理结果,征询委员意见。为增强提案办理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承办单位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在各自门户网站上公开办理情况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专设建议提案办理一栏,集中公开提案办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2021年,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各位政协委员的参与支持下,市政府和各承办单位认真履职尽责,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回应委员和群众关切,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但在具体办理过程中仍存在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重答复轻落实、答复不及时等现象。今后,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改进沟通方式方法,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力求让每一件提案落地有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