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24年第三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为准确掌握全市就业失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客观分析研判就业形势,我市对10家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情况、8个经济开发区和200户重点企业招聘及人员流动情况、1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了动态监测。现将2024年第三季度全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就业形势基本情况
2024年三季度,依托“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为抓手,通过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加强就业托底安置等,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6万人。
(一)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市场需求止跌回暖。三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进场招聘单位有效数为1202家,较上个季度减少27家。全市各类用人单位需求人数为30980人,环比增加756人、同比增加961人;求职人数为23386人,环比减少82人、同比增加828人。需求人数环同比均有所增加,而求职人数呈现环减同增的态势,求人倍率(1.32)有所上升,环比增加了0.03,但总体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市场需求止跌回暖。
(二)休闲旅游促消费升级,住宿餐饮逆势上扬。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5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3亿元,以民宿为代表的新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接待游客约占全市旅游人次的60%,全市320家精品民宿供需两旺。尽管目前居民收入改善不及预期,消费支出更加理性,但休闲旅游正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随着旅游市场的强劲表现,三季度住宿和餐饮业需求人数逆势上扬,环同比分别增加150人和625人。
(三)校企合作持续加码,毕业生就业压力稍缓。本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3503人,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39.12%,呈环增同减趋势。全市通过校企合作、就业见习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全市累计与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招聘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760个,达成就业意向138人;在全市888家企业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507个,成功吸纳1368名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失业青年参加。
(四)省内就业渐受青睐,就近就业人数增加。据10个行政村的监测显示,三季度农民工回流人数为351人,回流人数大于外出人数,本季度选择省内就业占新外出就业人数的比例同比上升14.1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1个百分点。可见随着我市各地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激发了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农民工思乡心切,希望在家门口就业,既有可观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就近就业人数增加。
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三季度,我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及民营人力资源机构共开展招聘会259场次,进场招聘单位有效数为1202家。全市各类用人单位需求人数为30980人,求职人数为23386人,求人倍率为1.32。需求人数环比增加756人、同比增加961人,求职人数环比减少82人、同比增加828人。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第一产业环比需求人数均有所上升,同比需求人数均有所下降;第二产业需求人数环同比均在增加,其中环比增加230人,同比增加1892人;第三产业需求人数环比增加371人,同比减少631人。
二是需求人数最高的前三个行业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占比为48.37%、9.86%、9.7%。环比来看,制造业需求人数小幅上升,增加350人,增幅达2.39%、建筑业减少6.33%。
三是企业需求依然占据用工市场主体地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需求人数占据绝大多数,三者之和占比达85.01%。
四是各职业类别供求,用人需求依然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需求人数15919人,占比51.38%,远超其他职业。随后的是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求职人员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求职人数8537人,占比36.50%,紧随其后的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求职者。
五是新成长失业青年、本市农村求职人员和失业人员占比较高,分别为38.29%、29.52%、14.05%,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呈环增同减趋势,表明青年群体就业依然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六是需求与求职人员条件特征分别为:25-34岁年龄段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和求人倍率均最高,需求人数占比45.98%,求职比重34.56%,求人倍率为1.78,说明市场对该年龄段求职者最为青睐;大专、大学和硕士以上需求人数占比49.06%,求职方面,大专、大学和硕士以上文化求职人数环同比均在增加,合计占比48.24%;用人单位在技能技术等级等方面对求职者“无要求”的需求比例最高,达65.23%。
三、企业用工和失业监测情况
2024年三季度,监测企业用工总体小幅度波动,需求人数、实际招聘人数、岗位净增人数有所减少;流失率小幅度递增,流失人数大于实际招聘人数。较上一季度,缺工人数、流失人数皆有所增长。
三季度末200家监测企业实有员工61342人,计划招聘员工5542人,实际共招聘3669人,缺工1873人,流失3904人。企业实际招工比例为66.2%,比上季度的68.75%低了2.55个百分点。缺工总数为1873人,其中普工岗位缺口1210人,占缺工总数的64.6%。
三季度监测企业共流失员工3904人。三季度用工需求前三名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流失人数前三名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缺工人数前三名是制造业、采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4年9月, 六安市200户监测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62686人,比上月建档期岗位总数减少133人,减幅为0.21%。其中,增员企业60家,占监测企业数的30%,增员468人,增幅0.74%;减员企业69家,占监测企业数的34.5%,减员601人,减幅0.96%。
四、产业园区监测情况
到三季度末,8个产业园区内共有企业5523家,实有员工192216人,环比增加4934人。实有员工中技能人才26402人,占13.74%;专业技术人才10382人,占5.4%。
三季度,园区计划招聘人数为20334人,环比减少1645人,实际招聘人数为9890人,环比减少529人,流失人数为9751人,环比减少706人。目前缺工人数为3023人,缺工人数占实有员工比例为1.57%。
五、农村劳动力监测情况
10个行政村三季度末总人口数为30766人,行政村劳动力总数为17131人,占总人口数的55.68%。三季度末实有外出就业人数799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69%,占总人口数的26%。新外出就业人数332人,新返乡人数351人,新返乡人数大于新外出就业人数。新外出省内就业人数171人,同比增加60人,环比减少19人。
三季度新外出就业总数为332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总数为161人,占新外出总数的48.49%;省内转移就业171人,占新外出就业总数的51.51%。省外长三角转移就业78人,占新外出总数的23.49%;珠三角转移就业16人,占新外出总数的4.82%;京津地区转移就业9人,占新外出总数的2.71%;省外其它地区转移就业58人,占新外出总数的17.47%。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招聘信息的核查机制。要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提高就业政策的协同宣传。统筹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各类政策,高密度、多频次组织民企进社区、进乡村、进小区等,大力推进就业服务“集成办”“打包办”,努力为全市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探索创新匹配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我市的“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手段,根据个性化需求向求职者推送岗位、政策、服务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为各类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交流的平台。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全部纳入就业帮扶范围,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帮扶对象的贴心人,努力提升他们对就业帮扶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