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十大工程”助力精准脱贫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发布时间:2017-10-06 08:33

  六安市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被国家列为全国14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2年底,全市重点贫困村442个、贫困人口92.16万人(不含寿县),贫困发生率18.0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整体联动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以深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向贫困宣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五年来,六安贫困区域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2.16万人降到2016年底的36.12万人,共减少贫困人口56.04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由442个减少到2016年的417个;贫困发生率由18.07%下降到2016年的6.91%。
  六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老区发展最紧迫、最重要、最现实的工作来抓,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全市先后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组、脱贫攻坚指挥部、脱贫攻坚督查办公室和19个专项扶贫办公室。目前,市县两级选派336名副处级干部任第一书记,全市417个未出列贫困村(2016年出列村25个)都有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全市1810多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实现扶贫专干全覆盖。
  在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六安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保护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十大工程”。五年来,全市财政、金融和各种社会资本扶贫开发总计投入近百亿元,其中2016年度投入48.4亿元。 2017年,全市安排扶贫资金25.01亿元,各县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20亿元,落实扶贫贷款资金16.55亿元,落实企业公益帮扶资金750万元。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六安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互联网+脱贫、光伏+脱贫、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扶贫驿站+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在南部山区打造以茶叶、竹笋、中药材为主的“六安茶谷”,在中部江淮分水岭地区打造以脆桃、猕猴桃等各类果园为主的“江淮果岭”,北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
  特色种养业扶贫方面,全市有352个贫困村与2611个经营主体建立扶贫带动关系,带动2.3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累计在17.9万户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在243个贫困村和8.2万户贫困户实施扶贫项目9万多个,投入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累计2.7亿元。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六安大胆探索“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 2014年,在金寨县率先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到村到户工程,取得了成功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户用光伏电站5.8万户、村级光伏电站692个,全市442个贫困村全部建有村集体光伏电站,可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6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正在启动光伏电站帮扶项目。
  旅游扶贫方面,将乡村旅游扶贫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纳入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全力推进6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六安茶谷建成16个4A级以上景区、20多个驿站、150多个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带动沿线15.6万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六安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在健康保障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351”综合医保、“180”补充医保政策知晓率,畅通“一站式”结算通道,实现贫困人口就医即时结算,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看得好病”。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兑现“351”政策5939人次643.26万元,兑现“180”政策17522人次201.87万元。
  住房保障方面,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搬迁2050户7568人,完成11494户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017年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116套,计划9月底完成1.28万人搬迁建设任务,已完成14320户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
  教育保障方面,对在校贫困户大学生实行逐户核查,根据贫困户自身意愿帮助落实助学贷款,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就业保障方面,2015年底以来,全市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8万个,征集、发布转移就业岗位9.83万个。兜底保障方面,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800元。
  六安补齐金融支撑短板,创新实施“普惠+特惠+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大力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模式,全面推行扶贫再贷款“项目化直贷”,积极探索政策性补充商业保险、特色农业保险,有效扩大益贫效果,目前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77亿元。
  六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去年以来,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开工,实施水利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两年行动,完成投资近18.5亿元;启动交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816公里;投入4.02亿元改造农村电网;完成76个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分类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已建成31个;完成85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市扶贫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六安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也是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市倒排了时间表,确保到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与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专项巡察护航脱贫攻坚
  9月4日,记者来到霍山县佛子岭镇镇政府会议室。六安市委脱贫攻坚机动式专项巡察正在加紧查审该镇长岭村、留驾园村的扶贫资料。
  “我们上午7点多就开始工作了,计划用3天时间对所有材料进行认真梳理,下一步我们就要根据相关线索走村入户进行调查了。 ”巡察第2组组长张国秀对记者说。
  这是六安市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的一个镜头。六安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说,三年内要对全市4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专项巡察全覆盖,同时还将有重点地对部分贫困村开展“回头看”,确保扶贫领域巡察监督无禁区、无死角。六安市委成立7个巡察指导组,4县3区成立28个巡察组,县区巡察组异地交叉巡察,组内人员也进行交叉,排除人情干扰、确保“巡深察透”。
  据了解,脱贫攻坚专项巡察聚焦问题强化震慑。各巡察小组结合脱贫攻坚督查检查、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扶贫领域群众信访等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去巡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巡察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充分发挥机动式巡察“短平快”的优势。同时突出政治定位和问题导向,注重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把政治偏差找出来,更好地发挥巡察监督的政治作用。 在巡察中已经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霍邱县彭塔乡高楼村主任王玉东骗取扶贫资金,金安区施桥镇三口堰村文书杨传岭虚报冒领工程款等,问题被查实后,当事人均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截至目前,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发现各类问题134个,移交问题线索111件,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立案审查2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
  小龙虾演绎脱贫大文章
  近日,记者来到霍邱县三流乡的龙虾交易市场,只见这里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春季以来,这里每天销售龙虾3万斤以上,“三流龙虾”品牌在南京、合肥等地已小有名气,当地农民靠小龙虾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
  霍邱县是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湖湾区和畈区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3%,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大水年份极易受涝、受淹、受灾;正常年份水源充沛,适宜种植水稻,不宜种植小麦,造成冬闲田面积大。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有效解决稳粮、增产、提质、增效问题,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近年来,霍邱县积极探索在湖湾区和畈区推广“稻田+龙虾”生态循环轮作模式,通过“稻渔种养”结构调整,把劣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穷乡僻壤变成鱼米之乡,不但走出一条生态、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新路子,而且为精准脱贫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霍邱县委县政府把“稻田+龙虾”特色种养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重头戏,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强力予以扶持。2016年还规定对贫困户发展“稻田+龙虾”轮作予以叠加奖补,符合条件的每亩奖补200元,当年县财政兑现“稻田+龙虾”奖补资金120多万元。现在,全县“稻田+龙虾”轮作模式已在三流、花园、夏店、潘集、孟集等乡镇和城西湖周边部分乡镇发展连片,面积达4.3万亩。 2016年,全县“稻田+龙虾”轮作的贫困户达632户,全县“稻田+龙虾”轮作实现脱贫379户,其中三流乡就有178户,该乡老集村2014—2016年三年共脱贫75户,全部是通过发展“稻田+龙虾”特色种养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