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金寨抗洪救灾:暴风雨中的特别行动
人民网讯 七月,被人们称为“七月流火”的七月,今年,成了“七月流水”。
6月30日以来,滂沱的大雨和暴雨轮番冲击着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一时间,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库塘满溢,沙石俱下,无情而又猖狂的特大洪水席卷金寨的山川和大地,造成道路毁坏,通讯中断,房屋倒塌。
这次强降雨,雨量集中,破坏力极大。其中,吴家店实际雨量达到500mm以上。大别山区暴雨中心天堂寨泗洲河站收集雨情数据显示,最大12、24小时雨量分别为325mm、470mm,各时段最大点雨量均排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呈现期超过50年一遇,部分乡镇降雨量破历史极值。
金寨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中心。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面对来势汹猛的特大洪魔,金寨老区人民没有畏惧,干群合力,上下一心,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同唱一首抗灾歌,同奏一支斗天曲。金寨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这场考验,老区的人民群众经受住了这场考验。
在此次大洪水来临之际,金寨县紧急转移人口4.17万人,集中安置6388人。
大转移的战斗瞬间打响
入夏以来,阴雨连绵。6月29日,根据预报,金寨县防指将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并立即下发了转移危险区群众的文件和命令。
6月30日晚,县四个班子领导及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分赴各自联系乡镇,与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一道,开始对特殊人群和重点部位,以及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高陡边坡户、切坡建房户、山区低洼地带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危险区域,以及疑似危险区域等无法确保安全的群众,坚决、彻底组织转移,确保一户不漏、一人不少。
7月1日凌晨2点30分,金寨县境内开始普降大雨,局部出现强降雨和大暴雨。一瞬间洪水呼啸着扑向村庄。
咆哮的洪水中挥舞着一面面大旗,那是党的旗帜!党旗下,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先人后己,舍己为公,这是金寨许多党员干部的英雄本色。
哪里灾情最重,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7月1日清晨6点30分,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奔赴到降雨较集中的吴家店镇指挥救灾,当他得知长源村因桥梁被洪水冲断,有两户居民面临泥石流威胁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在湍急的河流中攀爬绳索抵达对岸转移受困群众。
在此次强降雨中,吴家店镇短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500mm,
历史罕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镇进行拉网式排查,使受灾群众得到及时转移。
与吴家店镇相邻的斑竹园镇降雨量也达到破纪录的426mm。
该镇在这场与大洪水搏击转移群众的特殊战斗中,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勇统一指挥,镇村干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在“两学一做”中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该镇万何村位于高寒山区,是全镇10个村唯一一个不在210省道沿线的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万何村的防汛形势尤为严峻。
7月1日凌晨,天气突变,雨势渐大。江勇当即命令村防汛工作组分人分片,冒着大雨对危险区域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点在清查人数时,发现少了五保户肖家富,有人说他回家拿身份证和存折去了。村主任张传宗吃了一惊,拿起手电筒,火速带人赶到他家,发现肖家富已经趴在地上,双腿已被泥石流压住。张传宗等人立即用双手扒开泥石流,并和村民组长邓正胜一道,不顾路途危险和疲劳,一步一滑地将肖家富老人背送到镇卫生院进行救治。经检查,肖家富老人腿部骨折,考虑到老人没有亲戚照顾,村里又专门安排一个人伺候。平时少言寡语的肖家富老人感动地泣不成声:“张主任、邓组长、谢谢你们啊!”
在这次转移受灾群众的过程中,斑竹园镇的各级干部和党员均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镇党委副书记江桦的爱人身患癌症,正在医院化疗,但为了及时转移群众他无暇去到爱人身边;镇林业站长吕贤传在转移村民时,腿部被毒虫叮咬,剧烈肿痛,但仍然坚持岗位不下火线;已经退居二线的镇干部汪光存和郑才发,主动请缨一人包一个村,负责群众转移。
转移、转移、转移就是生命。古碑镇党委、政府向全镇15个工作组下达死任务,要求工作队员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使用什么办法,都必须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不留转移死角和盲点。镇党委书记李守成说:“干部可以受委屈,宁可现在受群众的骂,也不愿看到群众灾后哭。”
在紧急转移中,该镇响塘村王家河两边的群众自认为没有危险,转移后又跑回去。工作人员采取“一盯一”的办法,上门贴封条,锁门拿钥匙。
“洪水冲毁了道路,我们可以再修;房子倒了,我们可以再盖,但生命至上,这一点决不能含糊”李守成说话的语气异常坚定。
巾帼不让须眉。自6月30日以来,张冲乡的20多名女村干和部分女村民组长始终冲锋在转移群众的第一线。黄畈村女书记袁自群在开完党代会后,顾不上回家,从6月30下午直到第二天凌晨,拿着手电筒在村民组之间来回奔波,将20多户群众安全转移。官田村80后女村干吴晓娟,独自一人前往竹园等地转移群众,半途中道路被大水冲断,而路对面就是住在危房中的群众,她毅然跳进水中,扶着石头往前挪步。村民大喊:“不要过来了,危险。”她冲着他们摆摆手 “你们离水远一点,我马上就过来了”。转移群众后,村里的广播突然在大雨中没了声音,她又及时回村部修好了广播,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转移群众的紧急通知,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农户家中。
安置点的温馨
“多亏了党和政府!”
在金寨县麻埠镇的灾民安置点,受灾群众无不发自内心由衷赞颂!
灾民们在讲述受灾的惨重,抗灾的艰苦,转移的及时,安置的妥善,党和政府的关心,听了为之感动,更为之心动。
6月30日以来,由于大雨如注,山洪暴发,致使响洪甸水库的水位在短时间内暴涨,最高达129.41米,超汛限水位4.41米。而位于响洪甸水库边缘的麻埠镇鲜花岭集镇几乎被大水吞没,变成一片汪洋,全镇紧急转移455户1412人。
除了投亲靠友的灾民外,镇里将近300名受灾群众集中安排在镇里的一所学校里。灾民吃有食堂,睡有床铺,病有驻点医生,连电视机也配好了。中午晚上的伙食是两荤两素加一汤。
镇里成立了安置保障组,负责安置点群众生活、住宿安排;卫生安全组,负责安置点卫生防疫和消毒;安全保卫组,负责安置点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组,负责安置点物资采购、供应。每天都有20多名工作人员为灾民提供各类服务。
洪水,冲毁了房屋,冲走了财产,但却拉近了人们心中的距离。
在与洪水的抗争拼搏中,多少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多少人的思想得到了修正,多少人的品格得到了升华。
在麻埠镇灾民点,灾民们互帮互助,有船的灾民免费接送灾民,有的捐出了床板,有的捐出了茶杯,年轻的灾民帮助老人打水、打饭;妇女帮助食堂择菜,主动打扫安置点卫生。灾民中有三位“准妈妈”,食堂打出的前三份饭菜,灾民们总是主动取过去送给她们。
沧海横流,血浓于水。
在受灾最惨重的吴家店镇,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保证灾民安全度汛。
芜湖鸿源集团携重装备,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吴家店镇绿色救援通道;华润怡宝首批捐赠200箱怡宝水,分送给安置点灾民;吴家店境内房地产商“金滩广场”老板免费为受灾转移群众提供食宿;叶集惠丰商贸凌先生为安置点灾民送来140箱方便面,安徽唯信智慧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灾民送来矿泉水860箱和100箱方便面……
一份支持、一份捐赠,就是一份情义,一份爱心,灾区人民将永远铭记。
身在异乡不是客
6月30日晚,暴雨倾盆,道路毁坏,通讯、供电、供水全部中断,天堂寨犹如一座孤岛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2000多名游客归心似箭,一场救援行动紧急开始。
天堂寨镇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游客安全撤离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天堂寨旅游扶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王际洲为组长的游客安全撤离工作行动小组,对滞留游客安全撤离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制定安全撤离路线,收集转送游客信息,明确分段撤离协调责任人员,征用可通车路段转运车辆,同时派两名民警徒步几十公里外出报信,发出第一条求救信号。
救援行动迅速展开。金寨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抢险救灾任务,想方设法架起天堂寨联系外界的“桥梁”。
接到命令,金寨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徒步十几个小时,从燕子河进入天堂寨,成为进入该区域的第一支救援队伍,7月2日一早,电力得以恢复。随后,中国电信金寨公公司工作人员携带卫星电话走进天堂寨,“失联”问题得以解决。
为了尽快疏导游客,从7月2日12时开始,县委县政府组织车辆20余台次,将滞留在天堂寨的游客由十八盘和黄河村分两批往吴家店和古碑镇转送。7月3日,县长汪冬深入到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黄纸河路段,现场指挥并和工作人员一起疏导被困游客。
“洪水漫山遍野倾泻,石头到处乱滚”。
回忆起被困的日子,许多游客心有余悸。
天堂寨镇也安排了50多名镇村干部和30多辆中巴车、面包车参与游客撤离工作。
“整个撤离路线近30公里,要穿越塌方、泥石流、断头路30余处,原本畅通无阻的归途布满荆棘”。天堂寨镇党委书记卢士传说。
纵然旅途千难万险,但在大灾面前,游客的艰辛归程却始终充满了暖意。
“大车换小车,小车换摩托”。浙江游客许小姐回忆,几十公里的山路,她们一行换了四次车,有的路段是被民警背着过去的。
在车辆不能通行的泥石流、塌方等危险路段,游客们互相搀扶,相互鼓励,镇村干部将行动困难的老人和儿童一路背行至安全地段。
经过2天的艰苦努力,到7月4日上午8时,滞留天堂寨的2000多名游客全部安全撤离天堂寨。
来自江苏的游客许先生激动地说,“虽然我们都是外地游客,但是金寨老区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真是身在异乡不是客呀!”
许多游客临离开金寨时,都纷纷祝愿金寨战胜洪灾!祝愿金寨平安!祝愿天堂寨早日恢复美好的容颜!
汛期还未过去,战斗仍在进行!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