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19-12-17 15:45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常委: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政府系统承办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工作情况通报如下,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市政府收到市政协转交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255件(其中重点提案8件),占提案总数的93.1%。按照办理工作规定,分别由6个县区政府(管委)和36个市直部门(单位)承办落实。通过认真办理落实,所有提案均按规定要求完成答复工作,办复率为100%。其中,涉及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199件,占总数78% ;已经列入规划、计划逐步解决56件,占总数22 %。共收到办复征询意见表105份,政协委员均表示满意。

二、办理成效

市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当前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推进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

  • 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健康发展。关于推进“西山药库”建设的几点建议已得到全面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山药库”建设工作,依托我市中药材资源禀赋,不断加大对“西山药库”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规格领导组,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西山药库”建设的意见》《六安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等文件,《“西山药库”发展规划》已于12月8日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即将发布实施。2017年以来,市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发展中药材扶贫产业基地和示范劳动主题培育。2019年,市财政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四大平台建设,规划中医药各类项目31个,总投资约18亿元。加强与国内、省内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华东(大别山)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皖西学院、市中医院成立“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西山药库讲习所”。依托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在市区建设集仓储物流、中药批发、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健全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中药第三方物流。下一步,市政府将立足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加大资金扶持,继续推进基地建设、产品研发、资源保护、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我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是着力建设“四最”营商环境。市政府成立了以叶露中市长为组长的“放管服”改革和建设营商环境工作领导组,在市政府办公室设立了“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监督科。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按季度调度,分管领导按月调度,领导组办公室按周调度的推进机制,有效解决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聚焦企业开办、缴纳税费、获得信贷等20个关键领域,组织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印发实施18个专项行动方案和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解清单,推动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印发2019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要点,开展“人社政策暖千企惠万民”“税润千企万户行”等“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期间共为企业办结问题700个,举办政策宣讲544场次,达成要素对接正式协议258个、意向协议407个,落实到位资金25.65亿元。二是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六安市实施方案》《六安市市级返乡创业园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六安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整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设立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同时逐年扩大资金规模。2019年我市财政安排涉企专项资金5.05亿元,较2018年增加4600万元。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获省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18家,市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0家。今后,市政府将认真筹备开展营商环境大讨论,持续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一体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最”营商环境、“六稳”“降成本”等政策措施,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经济发展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涉及经济建设的提案共85件,占提案总数33.4%。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中医药资源保护开发、5G通信、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案。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部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落实。
  • 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管理和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围绕委员们普遍关心的城市建设问题,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社区建设逐步规范。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六安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起草《六安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创新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严把“六关”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居民住宅小区配套社区用房5.3万平方米。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全力推进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2018年我市共整治改造14个老旧小区,总投资7934万元,改造面积74.14万平方米,惠及6348户居民。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小区(单位)雨污混接整治、火车站周边污水收集及亮化提升等8大工程。改造提升16处道路交口人行道,维修主干道破损路面6000㎡。更换破损果皮箱、井盖、垃圾桶1000余个。推进示范公厕建设,新建公厕10座、改建公厕10座。实施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修剪行道树2万余株,栽植花卉6400㎡,补植苗木10000㎡。完善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45路视频监控。2019年建成永久性停车场5处,建成临时性停车场4处,编制《六安市停车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三是保障城区道路交通。公安部门以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在城区主干道增设出租车临时停靠点70处,施划停车泊位3500个,重新施划10万平方米的交通标线、路口交通提示语。在此基础上,封闭机非车道豁口50余处,增设隔离护栏1万米(中央隔离护栏3千米,机非隔离护栏7千米)。建成21处电子警察反向抓拍系统,精准有效打击“三车”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下一步,市政府将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力量参与城市管理,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1. 涉及社会建设类提案共137件,占提案总数的53.7%。委员们就脱贫攻坚、城市管理、养老服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问题提出了提案。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开发局等部门汲取合理建议,开展办理工作。

关于实施精准脱贫有效防范返贫的建议,已得到积极落实。近年来,市政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切实把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摆上重要位置。制定《六安市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六安市农村“边缘户”“边远村”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三级管理、三段防控”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进帮扶。全面开展全市“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推进“五个一”行动,排查问题6501户13886人已全部整改到位。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帮扶工作,2019年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97亿元,较上年增列0.4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31.5%。依托四大平台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实施特色产业“138+N”工程,全市已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985人,联结带动农户9.8万户,流转耕地320.4万亩,流转率45%,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317家,家庭农场13856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654个。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小龙虾、霍寿黑猪、皖西白鹅、麻黄鸡8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强就业扶贫力度,出台《六安市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开发各类扶贫公益岗位38515个,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575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共制定帮扶措施8900人,帮扶完成率100%。市政府不断加强农村“双基”建设力度,近三年累计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817公里,基本实现全市20户以上的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的硬化路的目标。全市84个乡镇、1247个村通了公交车。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4.02亿元,巩固提升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约68万人,超省下达计划。303个试点行政村100%光纤开通,1726个行政村的村部安装无线宽带。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3689户,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57亿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补助资金2.99亿元。投入2.3亿元完成1474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市村卫生室达标率达85.1%。据统计,今年全市已累计实现近69.71万人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预计到今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可减至1154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3%,霍邱县、金寨县今年有望实现高质量摘帽。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相结合,着力构建防范返贫预警机制,提高脱贫质量。

  • 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建设水平为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市政府成立市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六安市十大红色文化项目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增强红色文化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将118处革命文物列入国家编制的《大别山区革命文物名录》,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公布和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修缮了国保单位金寨革命旧址群、裕安独山革命旧址群,省保单位舒城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10处。2018年下半年以来,共编制红色文化保护项目130余个,2019年2月,已批复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保护等项目预算近6000万元,全年争取红色文物保护项目资金达1.3亿元。加强对党史及红色文化的编著、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公开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六安历史第二卷(1949-1978)》《六安将军传》《长征中的六安人》《刘邓大军在皖西》《红色精神代代传》等书籍,开展“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六进”等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重走烽火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大型公益活动,拍摄制作《寻亲》纪录片。小品《纪念碑》入围全国群星奖,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作为省新创优秀剧目赴省展演,获省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利用一体化。

 

  1. 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共11件,占提案总数的4.3%。委员们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建议。

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市政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8年投入资金970万元,用于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市图书馆自6月30日试开馆以来,累计客流量近60万人次,目前客流量和活动量稳居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477个、移风易俗乡村示范点30个,新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7个,升级数字书屋1428个,全市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建成1566所。全面打造“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品牌文化活动,全年举办“红街·周末有戏”“中央公园庐韵小剧场”“小小传承人”等文化活动110余场次,吸引近20万名群众观看。深入农村开展“美丽乡村行 文化乐万家”活动,投入131.2万元,新建47个农民文化乐园,组织47场专场演出,举办85场农耕文化节、农民春晚等特色文化活动。注重本土特色文化发展,开发天堂寨、万佛湖、白马尖、温泉度假村等一大批旅游资源,皖西庐剧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淠史杭水利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舒席制作技艺、霍邱柳编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今后,市政府将继续加强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保护,加大城乡文化融合力度,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 通过提案办理,进一步加快了生态环境优化改善

 

  1. 涉及生态环保类的提案共22件,占提案总数的8.6%。委员们重点关注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处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提案,正在积极推进。市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出台《六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六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整治工作要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一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出台《六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六安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若干政策》,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市政府连续两年设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资金用于补助规模场配套粪污处理相关设施,2018年全市粪污资源利用率81.3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5.18%,比上年提高12.15%。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初见成效,农地膜使用和残膜回收率达86%,提前完成回收指标。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开展了“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11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8%;完成农村自然村户改厕7.14万户,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1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开工建设,竣工9个;103个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27个,45个在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委员关注的河流生态环境修复及非法捕捞问题,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电捕鱼等违法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实行渔政与110一级联动执法模式,批准设立禁渔区36处,面积约75万亩,禁渔期3-6月不等,7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年禁渔。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全市共出动宣传车船9000多次,发放宣传单17万张,设立标牌1644个,开展巡查11300多次,参与人数45000人次,收缴电捕器630台、非法渔具3000多件、丝网1850公斤,乡规民约教育2753人,行政处罚196起,行政拘留118人,没收渔获物2600多公斤,罚款202500元,刑事立案处罚26起,刑事拘留31人,其中7人判刑,有效形成了从严打击电捕鱼的强大声势和高压态势。今年5月,原六安市农业委员会水产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渔业执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唯一)。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狠抓电捕鱼等违法行为治理工作,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减少或杜绝电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发生。

三、主要做法

市政府及各部门始终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作为科学决策、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办好政协委员的每件提案。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办理责任。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3月29日,市政府召开市政协委员提案集中交办会,会议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对8件重点提案分别明确了市政府牵头领导和市政府办联系服务科室,对200余件一般提案归口交办。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每月的市长工作例会上经常过问提案办理进展情况,多次安排分管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听取其他市直部门提案办理情况汇报,并责成市政府办跟踪督查,认真抓好落实。各承办单位严格按照交办要求,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人员负专责的工作机制,确保提案件件有人办,事事有落实。

(二)严格督查调度,提高办复质量。2019年以来,市长、各位副市长围绕委员关注的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督查调度。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提案,叶露中市长先后主持召开营商环境监测结果反思会、营商环境推进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四最”营商环境和“四送一服”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家本每月组织召开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议,有力推动工作开展。针对委员提出的污水治理相关提案,叶露中市长多次就城区污水治理工作专题召开工作调度会,并进行现场指导、解决问题。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提案办理任务,市政府还把办理工作纳入对市直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和县区目标考核,以考核促进任务落实。

(三)注重协商联系,接受监督评议。各承办单位注重加强与提案委员的联系沟通,坚持办前、办中、办后的持续互动。办前与提案人初步沟通,充分了解真实意图,共商办理方案,增强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办中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集中破解难题;办后答复办理结果,征询委员意见,请委员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市政府办公室还要求提案主办单位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在各自门户网站上公开办理结果。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专设“建议提案办理”一栏,集中公开提案办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常委:

2019年以来,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各位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下,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按时完成了提案办理工作,推动了一些委员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政协委员们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少数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办理落实与本部门本单位职责结合不紧,建议落实和问题解决存在差距;一些部门单位只重视沟通答复,但具体落实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这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拓展接受监督渠道,改进沟通方式方法,努力把政协参政议政的意见建议迅速转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