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两周年新闻发布会

人: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曙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年8月27日

要:2019年7月,我市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全省仅滁州、六安两市)。全市四个试点县共建立10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三区共建立7家医共体,参照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有两年,现将两年来推进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促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

发布会直播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两年的情况。2019年7月,我市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全省仅滁州、六安两市)。全市四个试点县共建立10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三区共建立7家医共体,参照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有两年,现将两年来推进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目标初步实现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促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

从县域医共体改革效果监测指标上看,效果明显。我市县域就诊率已达到83%,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启动之初上升15个百分点;基层诊疗量65%,达到省目标;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提升,Ⅲ级手术占比60.51%,较启动初上升15个百分点;县域医共体内电子病例互联共享从无到有,实现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内具备“50+N”种疾病诊疗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占比、开展外科手术乡镇卫生院占比均实现100%。全市病人外转率下降;医保资金县域内支出率不断提升,2020年为56.07%,较2019年上升4.61个百分点;医保基金超预算收窄,部分县区实现医保基金结余。

二、工作受到肯定

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简报在2020年连续三期专题介绍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医共体建设做法。霍山县、金寨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别获得省政府2019年、2020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激励。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多次在霍山召开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来六安调研,高度评价我市金寨县、霍山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霍山医共体建设中多项做法被编入《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案例选编》,并被推荐为全国典型工作案例(各省仅1-3个);金寨县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医共体建设经验。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在第二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致敬“中国县域抗疫英雄”特别峰会上,金寨县人民医院、霍山县医院均荣获“全国医共体建设示范奖”。

三、主要做法

各地通过“两包三单六贯通”实施路径,深入推进医共体内部人、财、物紧密联系,打造“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一)政府牵头,履行责任

市长多次召开医改领导组会议和医管办会议,部署全市医改工作,并亲自带队赴天长考察学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分管市长和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主任加强工作调研、指导、调度,将紧密型医共体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抓不放。多次调研调度。市卫健委牵头建立市直单位包保县区工作机制,七个包保单位(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对口指导各县区开展工作。

各县区政府主动牵头,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成立以书记、县(区)长为双组长的领导组,卫健、人社、财政、医保、编制等部门协调联动的高规格指挥推进机制,及时出台医共体建设工作文件,行使办医职能,落实并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责任。如霍山县安排829万余元用于医共体集团健康促进管理及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包干使用激励考核。裕安区财政投入1056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设备。

(二)落实“两包”,利益共享

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医保基金打包。医保部门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让医共体内部压力、动力共存,通过牵头医院和基层卫生院合理分工、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等措施,让病人留在基层、留在县域。通过结余留用,实现对医共体内部的激励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目的在于让公立医院有意识的做好“防”的工作,强化疾病防控,通过预防在前,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费用产生,做实健康管理,促使医保基金支出减少。

(三)建立“三单”,厘清责任

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内部运营管理清单、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明确运行关系。

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

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建立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医共体内部按照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一运营管理,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

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完善外部治理体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四)统一运营,服务贯通

医共体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通过统一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考核管理,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上下贯通效果。

1、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通过专家团队驻点帮扶、开设专家门诊、与省级大医院对接形成医联体、建设特色专科和特色科室、组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方式促进专家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霍山县医院院长亲自每周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和手术工作,带动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基础上,实现病人就近就诊、节约费用,获得好评。金寨县根据县内群众就医习惯和交通规划,在全县设置7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牵头医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向区域中心卫生院派驻“3+1”专家帮扶团队和长期服务的基层团队到区域中心工作。

2020年全市启动为期三年的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下派70名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下沉基层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年,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县级公立医院提能升级。实施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县级医院参加服务能力提升相关活动。目前,霍山县医院、金寨县人民医院达到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推荐标准(全省共15所);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金寨县人民医院和金寨县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施单位(全省共48所);舒城县人民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金寨县人民医院和裕安区妇幼保健院为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公立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全省共20所)。六安世立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霍山县医院、舒城县人民医院和金寨县中医院正在创建三级医院。二是提升乡村服务能力。通过促进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实现“一乡一院”,有1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保障。全市共有村卫生室1785个,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基本实现100%。三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百千万”工程中,210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3-6个月的进修。市级连续三年举办村室负责人培训班,全国鲜闻。目前,我市已完成全市1785名村卫生室室长轮训工作。今年创新开展在岗村医培训,全市约300名村医参加。

3、加强医共体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在行政上统一管理,人员上统一调配,药品采购上统一目录,电子病历互联共享、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统一双向转诊,统一绩效考核。各地开展“县管乡用”的用人机制,金寨县2020年计划招聘30人,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霍山县实现医共体内部检查结果实时上传,电子化双向转诊。四县连续两年顺利完成医共体绩效考核工作,并在医保资金无结余情况下开落实村医年度激励考核工作。

虽然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指标还有待再优化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径上下真功夫,做实做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争尽早实现良好的分级诊疗效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答记者问:

请问:针对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推进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下一步有何计划?

回答:一是组织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回头看”工作。各县区对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文件,开展“回头看”工作,重点针对“两包”资金落实与管理情况、医共体内部“八统一”管理、专家资源等服务群众的“六贯通”情况查找问题,落实整改。二是开展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试点工作。金寨县是今年全省首批八个试点县之一,要依托县域医共体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与服务模式,促进县域医疗和预防有机融合。鼓励其他县区积极探索。三是继续推进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及各县区加强督导,确保人员下沉、业务推进、相关政策“三落实”。推广医共体中医药服务“银针服务”经验。四是持续开展医共体运行情况监测。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持续对医共体运行核心指标进行监测,组织开展工作督查,加强监管和调度,促进各项指标不断优化,推进全市医共体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