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五) 加强市政设施精细化管养、不断提高市政服务品质
发布人:市城管局党组成员 孙旭进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城管局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9日
摘要: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市城管局党组的领导下,以“改善民生、服务发展”为中心,立足市政管养本职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倾心服务,全力保障中心城区路平、水畅、灯亮、桥稳,全面推动市政管养水平再上新台阶。从2018年年底开始,市政处积极在市政管养上抓创新、求突破,精准出击,通过“招大引强”的模式引进两家技术实力雄厚,信誉好、业绩优的企业,实现了养护维修招大引强新突破。充分发挥招大引强企业人才、机械、物资、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市政设施管养精细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城管局向各位新闻媒体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新闻发布会的题目为《加强市政设施精细化管养、不断提高市政服务品质》,主要向大家介绍市城管局对提升市政服务品质、精细化管理城市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市城管局党组的领导下,以“改善民生、服务发展”为中心,立足市政管养本职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倾心服务,全力保障中心城区路平、水畅、灯亮、桥稳,全面推动市政管养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精管细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营
(一)转变管养模式
从2018年年底开始,市政处积极在市政管养上抓创新、求突破,精准出击,通过“招大引强”的模式引进两家技术实力雄厚,信誉好、业绩优的企业,实现了养护维修招大引强新突破。充分发挥招大引强企业人才、机械、物资、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市政设施管养精细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提升管养水平
强化道路管养。探索实行路面预养护技术,通过灌封、注浆、表处等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小毛病、消除大隐患,最大程度降低道路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消除潜在安全隐患,自2019年开始运用雷达检测技术开展道路空洞探测,先后对我市淠河路、人民路、嵩寮岩路、南门塔西路、大别山路等5条重点道路开展道路雷达探测工作,共检测排除40处异常道路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强化桥梁管养。严格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规定,对使用中的城城桥梁进行检测评估,及时掌握桥梁基本状况,并采取相应养护措施。近三年来,共完成11座桥梁常规检测和结构检测,76座各型桥梁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维修维护,18座桥梁桥塔、斜拉索及栏杆油漆,8座桥梁防撞护栏设计及安装工作。对新安大桥二桥、淠望路桥、凤凰河桥、窑岗嘴桥和淠东干渠桥共5座桥梁进行了加固维修。此外,凤凰河人行悬索桥新建工程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
强化排水管养。加强日常排水管网疏通、清淤,及时修复破损管道,确保管网功能运营正常,三年来共清理疏通各类管道117.6万米、清理检查井、雨水井13.3万座次、铺设管道1364米。同时加强城市道路井盖管理,坚决杜绝井盖破损、丢失形成的“马路陷阱”,避免伤人、毁物的事件发生。组织人员对城区积水易涝点进行全面排查,梳理登记,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对城区积水点进行处置。近年来,共完成大型易涝点改造工程14处,小型积水点处置265处,城区主干道基本达到“小雨无积水、大雨不影响、暴雨排得畅”,基本解决了我市汛期“城市看海”现象。
强化照明亮化管养。2018年以来共改造老旧路灯约360柱,安装小街巷路灯530盏,更换老化电缆近5000米,更换路灯控制箱200台。清理梅山路、皖西路、长安路、佛子岭路架空线路近1000米,清理路灯歪斜路灯300柱。在保障中心城区景观亮化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提升火车站周边楼宇、城区道路、桥梁、重要楼宇等节点及市政府南广场照明设施品质,制定夜间亮化日常模式、周末模式、节假日模式三个开灯模式,既满足市民照明需求,也达到美观与节能效果。
二、科技引领,打造智慧管养高地
2018年我市 “智慧路灯数字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及互联网+的技术,对全市近30000盏路灯进行统一控制,打造路灯控制一张网,远程监控和可视化操作,对任意一盏、任意组合的路灯进行开关灯、调光,做到节电40%以上。改变以往 “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手动画圈圈(标志故障记号)”的原始巡查、排查形式 ,真正做到“轻点鼠标亮全城”。
近期我们在对梅山南路桥、皋城路桥设计当中安装了智慧护栏系统,智慧护栏系统是一款专业的护栏监控报警系统,由智能传感设备和云管理平台组成。智能传感设备采用最新NB通信技术,低功耗的智能传感芯片,实时采集护栏状态。一旦发生撞击、移动、倾斜现象,及时上报云管理平台,并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将异常情况通知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及时处理异常,保护人身和桥梁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桥梁管理,结合5G大数据和天眼,向桥梁科技化、智能化和精细化迈进。实现桥梁全时段、全天候、无盲区监控,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处理。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打出桥梁管理新品牌,推动桥梁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服务民生,重点解决创建难题
(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当前一项重点工作,近三年来市政处在城市基础设施管养上按照“保重点、求突破、促提升”的工作原则,针对市民广泛关注的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差的问题,市政处积极行动,制定方案,以“便民、服务”为中心任务,重点针对背街小巷一直难以解决的“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等问题,下大力气、出实招,为市民出行解决实际难题。近三年来,共整治各类小街巷57条,维修水泥砼路面2510.4平方米、沥青路面24079.5平方米、人行道12019.5平方米、侧石3503平方米、排水管道6832.3米,安装小街巷路灯530盏。
(二)以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着力提升市政服务质量。为解决市民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市政处将百姓畅言投诉、城管热线电话、数控平台案件及信访交办案件办结率作为“外树形象、内强效率”的重要指标,三年共处置各类案件12860件,不折不扣地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建立日常巡视、巡检机制,认真做好日常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工作。道路、桥梁、照明安全隐患巡查工作坚持每日巡查一次,及时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隐患,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三)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提升校园周边环境。市政处集中人力、物力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广泛排查、摸底,详细了解校园周边市政设施损坏情况,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校园周边主次干道、人行道坑洼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排水(雨水)管道堵塞及井盖(篦)丢失和校园周边路灯照明设施损坏、不亮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自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处对城区8所学校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共维修人行道1203平方米、路侧石217.5米,施划停车线363.6米,抬升各类检查井18座,确保了校园周边各类市政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8%,构建起了“安全、有序、文明、规范”的城区校园周边环境。
四、停车场建设管理,有效缓解管理短板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停车刚性需求急剧增大,城区停车设施供给与停车秩序管理矛盾日渐凸显。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在市城管局统一安排部署下,以坚持“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市场运作、综合施策”的原则,积极推进停车场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停车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停车管理机制。依据2019年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着手起草了《六安市城区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强化了停车设施规划与建设、规范了停车泊位设置与施划、落实了停车收费定价标准及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对停车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构建停车公共治理体系。目前,《办法》已经2020年5月18日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二)着力推进停车场建设。推进停车场建设是适应城市居民汽车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三年内计划新建公共停车位7500个。自2016年以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停车场共10处,分别是5处永久性停车场,5处临时性停车场,共计停车泊位2134个。
(三)探索建立智慧停车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建立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将各类停车设施统一接入平台管理,实现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对公共停车资源和数据实行统一监管,使用户可以利用网站、手机APP等方式查询车位信息。建立智慧停车体系可以盘活车位资源,大大提升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和停车泊位的利用率,提升市民日常出行停车便捷的服务体验,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五、持之以恒,开拓市政管养新思路
在持续做好市政设施日常管养工作的基础上,立足根本、着眼长远、谋划未来。一是创新管理手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在智慧照明、智慧桥梁的基础上陆续启动智慧道路、智慧排水,加快推进“智慧市政”建设步伐,利用市政公用设施数据库和指挥平台,建立健全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全面促进市政管养工作“智慧化”。二是创新管理特色。本着为城市增色添彩的原则,以打造人文市政、和谐市政为着力点,结合实际,优选配电箱、控制柜、路灯杆和检查井盖等市政设施为载体,通过彩化、美化等手段展现六安特色文化,塑造城市灵魂。
市政管理是一项平凡而琐碎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广大市民朋友和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大家可以更多地了解市政管理工作,爱护好市政设施,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路平、水畅、灯亮、桥稳的出行环境和更加优质、高效的市政服务。
新闻发布会问题
问:近年来,媒体报导道路检查井盖丢失、破损造成很多人身伤害事件,社会反响较大,请问市政处下一步如何加强这一方面管理?
答:近几年来各类井盖丢失、破损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两高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为此专门印发《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有效解决道路井盖安全隐患已成为当前我市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针对这一情况我处制定城区井盖专项整治方案:
一、明确管理责任。经统计我市道路上布设井盖的产权单位共有12家,按照“谁产权、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要求各产权单位加强巡视、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对没有及时进行整改的单位,将由市城管局相关部门下达限时整改通知书,进行销账式管理。
二、突出源头治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车流量及车辆荷载大幅增加,原有的复合材料井盖无论是耐久性和承载力均不能满足现状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和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再支路三个层次逐步对原有复合井盖进行更换,在井盖设计中增加防盗功能,同时加装防坠网,确保井盖运行安全。并在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雨水井盖安装智能监控报警设备,实现24小时对井盖进行监控,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
三、广泛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浓化治理氛围。通过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为窨井盖设施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加大处罚力度。将两高一部《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精神贯穿到我们管理全过程,设置举报电话鼓励市民对偷盗、破坏井盖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形成全民参与的整治氛围,有效打击偷盗、破坏井盖行为。
问: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市各类大型桥梁越来越多,而桥梁安全运行,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请问市政处在桥梁安全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大家知道,我们六安城区新老淠河穿城而过,这种城市格局注定了我市城区桥梁相对于兄弟城市桥梁数量较多、体量较大,我市从1971年建成第一座窑岗嘴大桥到2019年建成的寿春西路大桥,目前中心城区共有大小桥梁76座,桥梁在我市城市路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城市路网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事关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出行的安全保障,为确保桥梁安全运营,提高桥梁管理水平,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桥梁管理理念,必须实现桥梁精细化管理。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检查检测规范化。
我市桥梁跨度、结构多种多样,检查、检测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我们将严格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专门仪器设备,开展经常性检查和常规检测,同时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检测期限要求,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开展结构性检测。根据不同检测结果制定不同养护方案,近年来分别对新安大桥、窑岗嘴大桥、淠史杭大桥等10座桥梁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加固维修,确保桥梁健康安全运行。
二、养护施工专业化。
城市桥梁相对道路、排水等市政设施来说技术含量更高、质量要求更严,专业化程度更高。因此,在桥梁养护过程中,我们秉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预防性养护工作,做到桥梁病害早发现、早修复。对小型维修项目组织专业人员现场确定方案,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对待大、中型维修及涉及结构病害的处置,邀请专业施工队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管,实现专业化养护管理,确保桥梁维修后病害消除,运行健康。
三、信息管理智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越来越大,我们要不断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用科技手段为桥梁安全健康保驾护航,推进桥梁管理信息化。今年我们计划引进安徽建筑大学桥梁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桥梁统计查询系统、健康评价系统、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桥梁运行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同时,根据系统数据数据库健康评价制定科学养护方案,合理使用养护资金,及时有效对桥梁开展维护和管理工作。